综合试题

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冲刺卷(十)

华图教师网 2017-03-01 14:20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们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段关于教育起源的话表明的观点是( )

A、心理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本能起源说

2.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 5 个月到第 11 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不平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阶段性

3.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4. 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5.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是(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民族性

6. 根据教育作用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根据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分()

A、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B、正向作用于负向作用

C、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

D、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7. 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形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形功能

C、既有正向隐形功能,又有负向隐形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形功能

8.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包含了()

A、教育独立论 B、教育万能论 C、人力资本论 D、筛选假设理论

9.如果一个人生下来无大脑,就不会有思维的机制,无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说明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内部动力

10.一些实例现实,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很不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1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俗语和“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人的活动 D、学校教育

12.标示着一定社会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指()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13.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是()

A、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B、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C、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D、社会主义

14.()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

A、教育法规 B、教育组织 C、学制 D、教育制度

15.现代学制在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阶段学制的多类型及结构的多样性,当代三个类型的学制实施上变成了这个阶段的三个类型。

A、高中 B、初中 C、小学 D、幼儿教育

16.把我国古代的“六艺”、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成为课程,这反应的课程定义为课程即()

A、学习经验 B、教学科目 C、文化再生产 D、社会改造的过程

17.下面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B、图式改变 C、形成条件反射 D、视觉适应

18.当教师看到学生犯错误之后立即惩罚学生,学生虽有改进,但过了一段时间又犯有同样的错误,斯金纳认为这是因为()

A、惩罚时机不对

B、施加厌恶刺激不当

C、惩罚没有效果

D、惩罚只能抑制行为

19.通过对一个学校系统中小学教师的调查,了解他们对几个有效的阅读计划的看法和意见。这个研究属于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行动研究 D、开发研究

20. 被研究者的身份应该受到保护,研究者所收录的信息不可以给被研究者造成麻烦,这涉及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伦理原则 C、创新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括( )

A、对生活的理解

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C、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D、教育即生活

2. 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

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

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

3. 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有:()

A、共享策略

B、需求导向策略

C、增强特性策略

D、因地制宜策略

E、全员参与策略

4. 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A、合作的 B、动态的 C、平等的 D、民主的

5. 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6. 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哪几种形态()

A、双轨制 B、单轨制 C、综合制 D、分支型学制

7. 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E、实验法

8. 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

A、性质 B、机会 C、规模 D、管理体制 E、速度

9. 当教师进行说服时,应当只提出正面的材料的有( )

A、低年级学生

B、高年级学生

C、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

D、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

E、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观点时

10. 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 )。

A、测验 B、问卷 C、观察 D、谈话 E、布置作业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 ­­­­­­­______撰写的《普通教育学》。

2. 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_____计划。

3. 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_______的特点。

4. 20世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____提出了按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

5. 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并亲自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______。

6. 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_____。

7.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 )和学习倾向。

8. 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______阶段。

9.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的关系。

10.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____。

四、判断题(请判断正误,若错误请简要说出原因。每题1分,共10分)

1. 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2.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

3. 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4. 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5. 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

6. 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7. 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

8. 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德育的内容。

9. 考试和教育测验是一回事。

10.国外的校本管理和我国的校长负责制一样,都是为了明确校长在学校中的权力和地位的。

五、简答题(每题2.5分,共10分)

考试的命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2.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 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 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优点和局限性。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 评析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差异评价法的优缺点。

七、案例题(每题10分,共20分)

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文中所述事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你用你心爱的小手工作品表达了对数学和老师的热爱。谢谢你!你的语言清晰、简洁。你的剪贴拼图做得那么漂亮,可以看出你对图形的理解很深,操作能力很强。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你能认真和勇敢地克服暂时的困难,重新找回自信,祝贺你,亲爱的小女孩,这比100分更值得骄傲!

你经常看书,表演课文时也非常出色。认字表上330个字全会认,查字表上186个字会认182上,很不错。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阅读课上,你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并能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讲的故事很吸引人。

这是一位教师给学生的评语,你以为他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评价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这段话表明了生物起源论学说的观点。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2.A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注意把握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3.B

【解析】略

4.A

【解析】略

5.A

【解析】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都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但只有社会性是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动物本能相区别的根本属性。

6.C

【解析】从作用呈现的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隐形功能和显性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7.D

【解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提高,是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所带来的正向显性功能;没想到也带来了学生间相互猜忌等是负向隐功能。

8.A

【解析】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以蔡元培为代表,题中观点是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

9.B

【解析】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扎的前提和条件。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

10.D

【解析】人的语言、思维、记忆等发展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旦错过关键期便不好补救了。

11.B

【解析】这几句话都强调了环境对人的作用。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12.C

【解析】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说明教育目的作为培养人的总体要求,总是内在地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对象发展的素质,反应一定社会发展的需求。

13.D

【解析】略

14.C

【解析】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

15.A

【解析】高中本身是现代学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中阶段学制的多类型,即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多样性,是现代学制在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16.B

【解析】课程即教学科目,就是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科目,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如,我国古代的“六艺”,欧洲中世纪的“七艺”。

17.D

【解析】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于一个事物比较熟悉之后不再关注它,这说明个体由于经验已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与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之后,又引去了个性的兴趣,说明个体由于经验的作用能够区分不同事物了。图式改变来自皮亚杰的观念,指的是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个体认知结构的变化。形成条件反射说明个体学到了不同的经验。视觉适应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

18.D

【解析】斯金纳认为惩罚只能暂时抑制行为,因此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当抑制解除之后,学生又会犯同样的错误。

19.B

【解析】教育研究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目标或目的不同来区分的。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是指向特定的问题的。对于本题来说研究的目的是某教学系统中的小学教师对阅读计划的意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0.B

【解析】伦理原则规定调查者要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隐私性。除非征得同意,否则在写作、口头汇报等过程中都应该采取匿名的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解析】教育即生活是杜威的观点。

2.ABC

【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BCDE

【解析】课程资源开发没有共享策略。

4.BCD

【解析】教与学是需要相互配合的。但合作性不是一种教育关系。

5.BCD

【解析】质性评价不强调在评价开始就对评价问题进行理论假设,假设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形成,也可以随着评价的进行而改变,因此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

6.ABD

【解析】学制没有综合制。

7.ABD

【解析】演示法和实验法不以语言讲解为主。主要通过仪器或实验器材为学生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8.CE

【解析】生产力主要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和教育目的。

9.AC

【解析】针对高年级学生应当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材料。

10.CD

【解析】测验、问卷和布置作业都是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而非正式评价是指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

三、填空题

1. 赫尔巴特

2. 课时

3. 布鲁纳

4. 义务性

5. 苏霍姆林斯基

6. 差异性

7. 学习策略

8. 初中

9. 相互促进

10. 行

四、判断题

1. 错误

不同时期的教育根据其生产力等因素的发展,会显示出不同的特征,不能以简单的表象来判断哪个时期的教育更好。

2. 错误

“上山下乡”是特殊年代的产物。指知识分子去农村接受再教育。以劳动教育为主,不进行知识学习。

3. 错误

教育目的是唯一的,但培养目标是多种多样的。

4. 正确

5. 错误

教育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并不总是和经济政治的发展相一致。

6. 正确

7. 正确

8. 错误

德育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四种。

9. 错误

考试是教师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命题和评分的一种测试;而测验则是指经过比较细仔的科学分析来编制试题,按严格程序进行的一种测试。严格意义上说它们是有区别的。

10. 错误

校本,指学校本体。学校相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是管理主体,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与校长管理不同。

五、简答题

1.答: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要紧扣教学大纲,教材对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不出偏题怪题。

②试题内容要全面,要有理解性的,记忆性的,技能性和创造性的;即要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检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尽可能扩大知识的复盖面,又要突出重点。

③试题既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注意体现发展方向。

好的试题能够启迪儿童的智慧,诱发儿童锻炼,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自觉性。

2.答:(1)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4)教育可以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3.答:(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答:(1)模像直观的优点是:

对事物的模像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方式。可以根据需要, 认为突出重点与本质要素, 有利于学生形成有关事物的一般表象。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某些局限性, 扩大范围, 提高直观效果.

(2)模象直观局限性是模像不是实物, 通过模像直观获得的知识有时易与实际事物脱节。

六、论述题

1.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2.答:相对评价法是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 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最大优点是评价的客观性。不足之处无法给被评价对象以绝对的水平评估,正态分布的原则不易满足学生上进的要求。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最大优点是易于被评价对象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明确目标,主动学习。不足之处是评价标准难以达到绝对的客观、公正和有效。

个体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最大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能减轻被评价对象的压力。不足之处是由于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不易给被评价对象提供明确的目标。

七、案例题

1.答:1)这是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文章。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因家长“不使学”而最终并没有成材的故事。

2)方仲永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方仲永五岁时,已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谓天资聪慧,但因其父只知“日扳仲永环遏于人”却“不使学”,致使方仲永十二三岁已“不能称前人之闻”,二十来岁已“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经历说明,良好的先天素质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精心的教育者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原因。

2.答:日常评价的改革目标是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新课程在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过程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这位教师给学生的评语体现了树立育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

(2)重视学生的优势和进步,并依据事实提出成长期望;

(3)关怀学生,体谅学生的处境,与学生进行真诚、温暖的交流。

关注公众号

温馨提示:若文中所含附件无法正常预览或下载,建议使用其他浏览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