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题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往年试题及参考答案(3)

华图教师网 2021-12-05 10:58

1.近期六年级的邓同学学习数学十分刻苦,可考试成绩还是不及格。张老师对他很了解,知道他基础差,学习已尽全力,若这次让他不及格对他打击大;若是让他及格,也许会给他一点鼓励,他可能会继续努力,但这样做却违背了考试评价的公正的原则。张老师思量再三,难以决断。此时张老师正处于( )。

A.角色失败 B.角色不清 C.角色冲突 D.角色中断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3.在道德两难故事测验中,小明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被抓住的话要被惩罚。这表明小明可能处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 ( )。

A.9岁之前 B.9-15岁 C.15-20岁 D.20岁以上

4. 5岁的毛毛第一次参观海洋馆,当他看到玻璃展缸中的潜水员时,大声喊:“看,消防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毛毛的认知过程属于(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组织

5.一位教师调入某中学,开学后他就着手调研任教班级物理课的学习情况,设计灵活的教学流程,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在他的引导下,学生期中考试的物理成绩大幅上升。这说明该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的(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

6.生态学理论将影响人发展的环境划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其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

A.奥苏贝尔 B.彪勒 C.布朗芬布伦纳 D.戈尔德法布

7.“盒子是用来装东西的,砖是用来砌墙的”等看法会影响问题解决。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是( )。

A.知识表征的方式 B.问题解决定势

C.功能固着 D.刺激呈现模式

8.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运用“陌生情境”实验考察儿童的( )。

A.自我意识 B.道德认识 C.依恋行为 D.同伴交往

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揭示了( )是学生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途径。

A.有效的说服 B.树立良好的榜样

C.利用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10.动作技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其发展的重要特点是( )。(多选题)

A.熟练化 B.重复化 C.力量化 D.自动化

11.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对学生评价较注重认知、技能、情感各领域的全面发展。下列内容属于情感领域的是( )。(多选题)

A.觉察 B.兴趣 C.态度 D.品德

12.下列行为是由内部动机引发的是( )。(多选题)

A.学生为了赢得父母的赞扬、老师的喜爱或同伴的尊重而努力学习

B.学生出于对自然现象的好奇而产生强烈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C.学生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和理想的专业而刻苦努力学习

D.学生为了了解飞机起飞原理而乐此不疲的拆装飞机模型和搜集相关资料

13.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A.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将使学生更加努力,从而提高其学习动机

B.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太容易,将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从而降低其成就动机

C.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将使学生保持自信心,从而提高其成就动机

D.将成功归因于他人的帮助,将使学生自信心加强,从而提高其成就动机

14.按照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下列词汇可以用来描述处在理解水平的认知目标是( )。(多选题)

A.转换 B.改写 C.证明 D.解释

15.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特点主要表为( )。(多选题)

A.成人感 B.自我的分化

C.独立意向的发展 D.情绪性和不确定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其中,C选项,角色冲突是指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着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就会感到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有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主要是指同一主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冲突,比如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角色内冲突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有不同的期待所引起的冲突,例如教师的社会角色,国家期望教师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下功夫,而家长和管理部门要求多做提高升学率的工作,经常会发生矛盾。题干中,张老师既扮演学生良师益友的角色,想让学生及格,给他鼓励;同时又扮演维护考试公正的角色,应按照实际状况让学生不及格。这两种角色的要求出现矛盾,因此,张老师产生了角色冲突。

A选项,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比如官员由于渎职下台,就是角色失败;B选项,角色不清,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都会造成角色不清;D选项,角色中断。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比如从旧角色退出来了,却不知如何或来不及建立新角色规范和行为准则,就会造成角色中断。因此本本题选C。

2.【答案】C。解析: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一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题干中,关键词“足够的关注和期望”“积极学习行为”体现了这一效应。

A选项,扇贝效应是指定时强化由于有一个时间差,强化后随之以较低的反应率,但在时间间隔的末了反应率上升,出现一种扇贝效应。例如,学生在期终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就证明了这一点;B选项,南风效应,是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讲究方式方法。D选项,巴纳姆效应,也称星座效应。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因此本题答案选C。

3.【答案】A。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一般来说,9岁之前属于前习俗水平,9—15岁属于习俗水平,15岁以后属于后习俗水平。其中,前习俗水平包括(9岁之前):(1)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2)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题干中,小明认为海因茨不该偷药的原因是怕被抓,是为了避免惩罚,所以处于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属于9岁以前的前习俗水平。故本题选A。

4.【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其中,A选项,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B选项,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C选项,平衡则是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题干中,毛毛面对“潜水员”这一新的刺激,直接把其归入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消防员”中,毛毛的认知结构并未改变,这属于皮亚杰的同化。故本题选A.

5.【答案】A。解析:富勒和布朗提出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其中,A选项,关注情境,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传统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题干中,该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通过改善教学方式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体现了关注情境阶段的特点。

B选项,关注生存,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造成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C选项,关注学生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D选项,干扰选项。故本题选A。

6.【答案】C。解析:A选项,奥苏伯尔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认知同化理论;B选项,彪勒提出了心理发展的自然成熟论;C选项,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人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生态系统理论模型,该系统分为四个层次,由小到大分别是: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这四个层次是以行为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直接程度分界的,从微系统到宏系统对儿童的影响也从直接到间接;D选项,戈尔德法布在1943年对两组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儿童智力发展进行比较。证明,早期生活环境的丰富或贫乏,对个体智力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故本题选C。

7.【答案】C。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刺激呈现的模式、知识的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知识经验等。其中,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题干中,“盒子是用来装东西的,砖是用来砌墙的”这是对物体的通常功能的固定看法,属于功能固着。

A选项,知识的表征方式,问题表征是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一般说来,解决某一问题所必需的物体比较靠近,问题就容易解决,反之则困难;B选项,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D选项,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反之则困难。画草图、列表、写方程式都是常用的表征问题的方式。故本题选C。

8.【答案】C。解析:陌生情境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等人设计的一种心理实验,用来研究婴儿在陌生的环境中与母亲分离后所表现出的探索行为、分离焦虑反应和依恋行为等,因此本题答案选C选项。

9.【答案】B。解析:品德的培养方法有: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妥善奖惩、小组道德讨论、角色扮演等。其中B选项,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A选项,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C选项,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D选项,价值辨析,亦称“价值澄清模式”。一种不靠价值灌输而是通过提问、讨论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考虑、检验、选择或更新已有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方法。故本题选B。

10.【答案】AD。解析:动作技能发展的最重要特点表现为动作的熟练化和自动化,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是评估的重要内容,因此本题答案选AD选项。

11.【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察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思想。情感主要包含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个性化等五个领域。A选项,接受领域,主要指注意某事件或活动。如注意、觉察等;B选项,反应领域,主要指主动参与活动,获得满足。如兴趣等;C选项,评价领域,主要指对知识做态度和信念上的正面肯定。如态度,欣赏等;D选项,个性化领域,主要指自己统一的价值观。如品德等。

所以本题选择ABCD。除此之外,情感领域还包括组织领域,主要指不同的的价值观组合,价值体系。如人生哲学等。

12.【答案】BD。解析:此题考察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内部动机的种类包括三种:第一种是对于活动本身的兴趣,第二种是完成活动的乐趣,第三种是任务对人的能力的挑战。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A选项,为了赢得“赞扬”“喜爱”“尊重”,属于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属于外部动机;B选项,出自于对物理本身的兴趣而学习,属于内部动机;C选项,“理想大学和专业”属于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属于外部动机;D选项,为了了解飞机起飞原理而学习,是出于完成某种活动的乐,所以属于内部动机。因此BD正确。

13.【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各因素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AB选项,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感到满意,并期待通过自己的控制获得下次成功;如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感到庆幸,但无法预期下次成功,因而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A选项属于可控因素,B选项中属于不可控因素,所以AB项正确。

CD选项,当倾向于稳定性因素归因时,成功会增强自信心、自豪感,失败会产生自卑感,羞耻感;当倾向于非稳定性因素归因时,成功或失败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CD项中运气、他人帮助属于不稳定因素,不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所以CD错误。

故本题选择AB。

14.【答案】ABD。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行为动词。其中,布鲁姆认知目标包括六个等级: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记忆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

(2)理解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

(3)应用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运用、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出……计划、制定……方案、解答。

(4)分析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

(5)综合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编写、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

(6)评价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

理解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 “转化”、“解释”和“推断”等,故选ABD。

15.【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常具有这几个特点:(1)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发展,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强烈;(2)自我的分化,即出现了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并逐渐开始分化;(3)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评价从片面向全面发展,从身体特征、具体行为评价向内心品质转化的过程。故ABC正确。

D选项,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带有主观情绪性和不确定性。对权威(如父母、教师)的评价(与同伴相比较时)总是偏高。加之评价的依从性和被动性,幼儿的自我评价很不稳定。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时高时低,尚无规律可循。除此之外,还包括:依从性和被动性、表面性和局部性。

关注公众号

温馨提示:若文中所含附件无法正常预览或下载,建议使用其他浏览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