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在英语课上学生也做出类似行为。这表明学习行为存在( )。
A.分化 B.泛化 C.类化 D.消退
2.儿童触碰了高温物体后,他就理解了“烫”这个词的意义。按照罗杰斯的观点,这是( )。
A.有意义学习 B.无意义学习 C.情景学习 D.无意识学习
3.低年级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忽略了他们,转而表扬那些保持不动的学生,离座率会下降。这是因为离座的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隔强化
4.自我中心言语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由言语的交际机能向言语的自我调节机能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持上述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奥苏贝尔 D.勒温
5.在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都热情的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实质的相互作用或交谈。皮亚杰称之为( )。
A.角色扮演 B.集体的独白 C.泛灵论 D.平衡
6.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物理教师认为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学得一定好,并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和赞许这类学生。该教师的看法属于( )。
A.刻板印象 B.认知失调 C.扇贝效应 D.从众心理
8.学生在解复杂应用题和写作文时,在群体情境中往往不如单独完成的效果好,这种现象是( )。
A.社会助长作用 B.社会抑制作用
C.从众心理 D.责任扩散
9.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 )。
A.南风效应 B.霍桑效应 C.皮革马利翁效应 D.巴纳姆效应
10.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说明( )。
A.掌握知识是次要的,训练官能才是最重要的
B.两种情景相同的要素越多,迁移的程度越高
C.概括化原理掌握得越好,迁移的效果越好
D.迁移取决于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11.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A.流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
B.流体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
C.晶体智力是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
D.词汇、审美问题等属于晶体智力
12.根据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多选题)
A.把小数换算成分数 B.认识时钟
C.使动词和句子的主语一致 D.写字
13.下列属于机械学习的是( )。(多选题)
A.宇航员探索太空
B.学生尝试错误走迷宫
C.小学生背诵乘法口诀
D.中学生听讲座后弄清了概念之间的关系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多选题)
A.求知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A选项,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B选项,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D选项,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C为干扰选项,题干中“在英语课上也表现类似的行为”,属于对相似的情境反应相同,因此B项符合题意。
2.【答案】A。解析:A选项,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地学习,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题干的表述是建立起知识“烫”和人的联系。B选项,无意义学习所谓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长,与完整的人(具有情感和理智的人)无关,学得吃力,而且容易遗忘。C选项,情景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景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D选项,无意识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因此答案为A。
3.【答案】C。解析:A选项,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B选项,自我强化是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C选项,替代性强化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D选项,间隔强化不是对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反映都立刻给予强化。
题干中离座的学生作为观察者看保持不动的学生受到的强化,是一种替代性强化,因此答案为C。
4.【答案】B。解析:维果斯基的自我中心言语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由言语的交际机能向言语的自我调节机能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因此本题选择B。
5.【答案】B。解析:A选项角色扮演是使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个人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B选项集体独白:儿童在多人面前大声地对自己说话,并不注意听者,听者的存在只是提供一种刺激,因此并不引起对话;C选项泛灵论: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D选项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每个儿童都热情的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实质的相互作用,并不引起对话,属于集体独白,因此答案为B。
6.【答案】D。解析: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说明儿童具备了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属于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7.【答案】A。解析:A选项,刻板印象是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B选项,认知失调是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使得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心理状态;C选项,扇贝效应是指定时强化由于有一个时间差,强化后随之以较低的反应率,但在时间间隔的末了反应率上升;D选项,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关注这类学生,属于关注群体,刻板印象是群体内以偏概全,因此答案为A。
8.【答案】B。解析:A选项,社会助长又称社会促进,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B选项,社会抑制又称社会干扰,是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活动效率或行为效率的下降;C选项,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D选项,责任扩散效应: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题干描述有别人在场活动效率降低属于社会抑制,因此答案为B。
9.【答案】C。解析:A选项,南风效应,也叫做“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B选项霍桑效应,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C选项皮革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D选项巴纳姆效应指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题干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体现的是皮革马利翁效应,因此选择C选项。
10.【答案】C。解析:A选项属于形式训练说的观点,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B选项属于共同要素说的观点,桑代克在1901年的“形状知觉”实验中证实了共同要素说。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他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C选项概括说中指出概括化原理掌握得越好,迁移的效果越好;D选项迁移取决于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属于关系转化说的观点。题干中贾德提出了概括说,故本题选择C选项。
11.【答案】ACD。解析: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空间视觉感,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的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流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词汇和计算方面的能力,审美能力等。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B选项表述错误,应该是晶体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因此本题选择ACD选项。
12.【答案】AC。解析:智慧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AC选项属于对外解决问题;B选项认识时钟知道时钟是什么属于言语信息的学习;D选项写字属于动作技能。因此综合来看,本题选择AC选项。
13.【答案】BC。解析: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AD选项都属于有意义学习,BC选项新旧知识没有建立联系,因此答案为BC。
14.【答案】BD。解析:缺失性需要又称匮乏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将直接危及个体的生命;AC选项属于成长性需要。
因此本题选择BD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