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是一种实用类文体,主要的表达方式为说明,少数的说明文中也会运用到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就是说明文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阐述说明对象的外貌、特征、功能、属性等,例如《故宫博物院》中,对故宫建筑群及特征进行了介绍;事理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科学道理或事物的因果关系,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阐述了花朵呈现出颜色的原因。
在考试中,与说明对象有关的提问方式有: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请你概括本文说明对象的特点。
对于问题1,说明文中常出现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有时文章的题目就是本文的说明对象。但说明对象一定要结合全文来分析,为做题目打好基础。
二、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大多具有科普类、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征,语言平实,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具体性的特点;同时也有的说明文语言生动,具有趣味性和美感,比如《苏州园林》中,结构严谨周密,语言生动优美,用词准确,实用性和美感兼具。
常见提问方式有:
1.请你分析某词能否去掉。
2.请你分析某句的作用。
对于问题1,基本答题步骤为:1.解词。某词是……意思,表……,起……作用;2.把解词带入句中解释句子。原句意为……;3.去掉某词后,句意变为……;4.(一般来说)去掉后语意太绝对与实际不符,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周密性、严谨性、科学性、生动性、趣味性),所以某词不能去掉。
对于问题2,让我们分析的句子往往是重点句或有说明方法需要分析。如果是首句,往往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直接提出或引出说明对象及特征的作用;如果是过渡句,往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是结尾句,往往有总结全段、全篇,点明说明对象或特点的作用。如果句中有说明方法,则可以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三、说明方法
说明文中会用到一些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便于理解,能让我们有清晰直观的印象。需要必须掌握的四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准确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2.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4.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此外,考试中还会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有:
1.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2.摹状貌:生动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4.作诠释: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5.引资料:使说明更生动、真实可信,增添诗意。
在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如果明确了说明对象,要具体答出说明对象是什么,并且结合文章内容,具体概括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在说明文中,“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基本原则仍然要牢记。
四、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就是按照时间变化来进行说明,如《大自然的语言》中,以四季来说明自然的变化;空间顺序是按照空间变化来说明,常见的标志词有: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等,《故宫博物院》就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的;说明文的逻辑顺序主要有:从主到次、从原因到结果、从一般到特殊等。
常见提问方式有: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对于此类题型,一看标志词,二用排除法。首先,看是否有明确的,表示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标志词,如果都没有,基本可排除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选择逻辑顺序。
五、说明结构
说明结构主要可分为:总分、递进、并列等结构。阅读文章时,分析说明文结构有助于快速确定答题域,提高做题速度。
1.总分结构。可细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在总说中会直接体现说明对象,分说中常常体现说明对象的各部分功能或特征。
2.递进结构。在事物说明文中,常常会由事物的外貌介绍到原理和功能;在事理说明文中,常常会由浅入深地进行说明,这些都会运用到递进结构,递进结构往往与逻辑顺序相结合。
3.并列结构。文章的各部分是横向展开的,没有主次之分。
说明文阅读更多侧重的是对文本信息的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考察,需要在作答时先对文章脉络有大体的了解,要先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之后,在解答具体题目时,需要快速找到答题域,结合文本进行作答。相信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练习,说明文阅读会得到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