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试题

教师招聘教育学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

华图教师网 2022-09-06 16:08

  • 2023年教师招聘备考学习2群
  • 扫码回复:资料 0元领资料
  • 扫码下载APP 领取新人大礼包

一、考情介绍

晏阳初作为我国民国初期教育发展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教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也常有题目出现,主要以选择题和判断题的方式进行考查。下面为大家梳理关于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二、人物考点梳理

1.地位

晏阳初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2.“化农民”与“农民化”

(1)化农民(目的):

晏阳初提出要教化农民,使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

(2)农民化(途径):

①在穿戴、用语、生活等方面与农民一致;

②虚心向农民学习;

3.三大教育方式:

晏阳初提倡采取三种方式对平民进行教育,包括: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1)学校式教育:采用平民学校的形式,传授正规、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识字能力;

(2)社会式教育:社会理念支持,面向群众、农民开展活动,使毕业生继续受教育;

(3)家庭化教育:中国的特殊教育方式,使男女老少都能受到相当的教育。

4.四大教育问题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的问题可概括为愚、穷、弱、私四个字:

①“愚”:中国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智识,甚至目不识;。

②“穷”:中国大多数人民的生活,十分贫困,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

③“弱”:中国大多数人民是“毋庸讳辩的病夫”;

④“私”:中国大多数人民不能团结协作,缺乏道德的陶冶,以及公民的训练。

5.四大教育内容

(1)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

(2)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

(3)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4)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三、题目练习

1.【单项选择题】有关晏阳初的教育主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

B.晏阳初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不可能认识到中国农村问题产生的根源

C.晏阳初的乡村建设作为社会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

D.晏阳初在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教育

1.【答案】D。解析:晏阳初提出的中国农村的四大问题,只是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而没能认识“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愚、穷、弱、私’的原因”,否认了旧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

关注公众号

温馨提示:若文中所含附件无法正常预览或下载,建议使用其他浏览器打开